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吴施楠
编辑 | 袁月
“中国医药领域肯定会诞生像华为一样的企业。”
“你不能只在国内‘卷’,要出去‘卷’,到国外去竞争。”
“生态圈的初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如果商业目的太强,每个人都只想着卖自己的产品,那是做不起来的。”
“我们做药的也不喜欢最后三个月给人用药,这不是药物最好的使用方法。”
……
在近40分钟的访谈环节,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金句频出,用轻松的方式讲述着阿斯利康多年来生态圈建设的背后故事。
在5月10-11日举行的第七届阿斯利康中国生态圈大会上,覆盖肿瘤及罕见病创新诊疗、慢病管理、国际出海合作、人才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伙伴悉数莅临,向业界展示了阿斯利康成熟的生态圈建设模式和不断拓宽的“朋友圈”
站在新的起点,阿斯利康将如何以自身为桥梁,推动中西合璧共同创新,让更多创新成果实现医疗产业的真实价值和患者长远获益?王磊给出了答案。
为什么要广交友?
医药行业最不缺的就是竞争。无论是产品、技术或是市场,都是可竞争的对象。但在王磊看来,合作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竞争。
“阿斯利康不是一家‘卖药’公司,更不可能扩张到医疗产业的所有领域,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只在疾病最后阶段给患者用上药绝对不是最佳选择。通过全病程管理,推动早筛早查等环节,为患者带来获益才是关键,因此我们需要整个行业的力量和大量合作伙伴。”王磊说。
全病程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疾病预防和早期诊断、确诊和治疗、术后和康复、远程医疗和一站式服务等环节,其核心在于实现医疗服务的全程化和个性化管理。围绕上述流程,阿斯利康的目的就是寻找到最合适、最好的合作伙伴,在各个环节上把相应的场景联合开发出来,然后争取帮助他们落地,服务于更多用户。
自2017年开始,在王磊的主持下,阿斯利康开始按照上述思路不断推进健康创新生态圈的建设。7年时间过去了,阿斯利康的生态圈已经相当成熟,形成了以中国智慧健康创新中心、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和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为支柱的医疗健康创新生态“三驾马车”。
不难发现,打造符合自身战略定位的生态圈并非阿斯利康一家跨国药企在做。赋能本土创新生态圈,助力中国研发,世界共享,已经成为一众跨国药企近年来瞄准的重要方向。因为在它们看来,中国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输入、消费市场,而是创新产品的孵化温床。
为什么阿斯利康的“朋友圈”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王磊列举了4个关键词:领导者、初心、全病程和包容。
“核心宗旨就这么简单,除了要在行业内有领先地位外,构建生态圈最重要的是出发点必须善良,初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如果商业目的太强,每个人都只想着卖自己的产品,那做不起来的。”王磊总结说。
未来一段时间,早筛领域将是阿斯利康生态圈扩容的重要方向之一。“任何能够把药物疗效提高,或者不用药物就能实现治愈的都是好的方法。”王磊谈到,今年的生态圈大会上,有很多精准诊断的企业带来了肿瘤微量标记物血检等技术,如果未来能用在早筛环节,就能比影像学更早发现肿瘤的迹象,为实现全病程管理诊疗一体化提供帮助。
带着中国药企“卷”出去
2023年是国产创新药出海爆发的一年。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23年,国内共发生近70笔创新药以授权合作模式(License-out)交易,已披露交易总金额超35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24年,国产创新药出海的火热势头仍在延续。
在扩大“朋友圈”的路上,协助本土创新企业的优质产品出海是阿斯利康的一个重要“交友”手段。自2023年以来,阿斯利康与7家中国创新药企达成全球授权合作协议,总金额达到约60亿美元,包括收购亘喜生物以及和诚益生物达成口服GLP-1授权许可。
“中国企业不能满足于在中国发展的好,不能只在国内‘卷’,而是要出去‘卷’,争做医疗界的‘华为’,到国外竞争证明自己。”王磊口中所说的“卷”指的是在同一靶点上的激烈竞争。
过去10年,中国创新药进展飞速,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落入了产品同质化的“内卷”之中。单一的本土市场肯定无法满足中国创新药企的商业化需求。越来越多药企将目光瞄向海外市场。人口规模大、对创新药物和治疗方案需求更为迫切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自然成为了药企们的目标市场。
今年的生态圈大会上,阿斯利康与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国际医学研究中心举行了中沙医疗健康合作发布仪式,进一步推动中沙两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合作。一方面以中国医疗创新的经验带动沙特生命科学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速中国本土创新企业通过沙特开拓中东市场。
同时,阿斯利康与包括泛生子、观合医药、零氪医疗等5家无锡本土创新企业发布生物医药企业合作出海计划,不断助力医药创新的跨境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推动中国医药创新成果、中国创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对于本土创新药企来说,如果能搭上阿斯利康这艘“出海巨轮”,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王磊谈到,目前企业“出海”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本土龙头企业选择完全由自己来运营海外业务,在中国生产实现出口;也有不少企业选择在海外找合作伙伴,帮忙其经销或报批注册;此外,还有一种方式是技术转移,最彻底的做法是与跨国企业合作,实现一揽子服务。国内中小型创新药企因为人力和经验所限,和跨国药企合作,实现海外业务的一揽子服务也许是最佳方式。
什么样的产品或合作伙伴能够搭上阿斯利康出海之船、又会驶向何处呢?王磊举例说:“以亘喜生物的细胞治疗为例,我们通过收购得到了肿瘤和非肿瘤的细胞治疗管线,这对阿斯利康拓展研发布局来说意义重大,这类创新性非常强、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我们直接出海欧美。对于一些相对同质化的创新产品,可以选择一些尚未发展到此阶段、需求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切入点。”
除了产品足够优秀外,好的合作伙伴必须三观一致,有善良的初心以及融资和载体。当然,国产创新药出海并非一帆风顺。“中国在细胞治疗、基因编辑、抗体偶联(ADC)等领域已经看到弯道超车的迹象,但海外市场对很多国内企业来说依旧陌生。医药与消费品不一样需要强监管,在中国批准的一类新药,有诸多国家也承认其价值,但是,如何推动这类药物进入海外市场,这可能依旧是一大课题。”王磊强调。
bet on derby onlinesporting bet onlinefcs football betting lines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