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级润白 《碧 雲 根》清·朱棟 款
赏石四要领“瘦、漏、皱、透”至今仍是玩赏石头的圭臬。
太湖石久享“千古名石”之盛名,造型千姿百态,自然天成,向来是是迭置假山,建造园林,点缀文人生活的最佳选择。
太湖石,又称洞庭石,主要的产地在太湖的禹期山、鼋山、洞庭山等处,有水、旱两种。在水中者为贵,因久为波涛冲击,四面玲珑,成为嶙峋俏丽的秀石。在山上者为旱石,比较枯而不润,棱角分明,难有宛转之美。白居易诗句有云:“错落复崔鬼,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拆剑门开”,太湖石以造型胜,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
宋朝杜绾《云林石谱》记太湖石“一种色白、一种色青而黑,一种微青”,此石即属色白一类。古人以玉比德,此石石表皴皱,质地坚密清润,为清代太湖石常见的圆头痩足样式,孔洞层叠密布,嵌空玲珑,如范成大《太湖石志》云“波涛冲击成嵌空,石面鳞鳞作黶”。
此件白太湖赏石,其石质材料清淡素朴,其色泽以洁白而润,石质通灵剔透,色泽淡白有浅灰纹络隐约布于其上,为其增色不少,充分可见石质纹理脉络。石形气势浑宏,如山如崖,其造型怪异有趣,无人工之雕琢。
山子顶部平缓一块,如云霞浮于江波,平缓清远。有一沟壑横向深入,几将山子断开,一侧微微相连,宛若能闻水声拍岸,其上孔窦委曲相通,不知其始,不知其终。玲珑婉转,勾连往复,纷若乱云,极尽奇巧变化。背部落款“碧云根”朱棟款,文雅古拙,原配底座,古韵十足稀有口径,实物震撼。
此件太湖石具有典型的宋元赏石审美遗韵,身姿挺拔,气息浑朴苍老,但也不乏灵秀之意,禅意十足。最能体现“皱、漏、瘦、透”之美。石之形态扁阔,最适藏云纳水,若在峰下平台焚香,则窍窍生烟,一副缭绕镜像,若山岚蒸腾,即是置物的适用器,又兼具赏石的观赏性。置于室内,庭院皆可,极具观赏美感。
![]()
![]()
![]()
![]()
![]()
![]()
![]()
![]()
文莱沉香,隐世仙居,文房山子清赏
雅室清居,青金石百宝嵌,“福寿安康”插屏
文房清玩,小叶紫檀笔筒,西园雅集图
心经禅山,太湖石,厅堂赏石重器
麒麟献瑞,海南黄花梨紫油梨,木雕艺术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