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顾明远
If a bet line is not located on the front of the page, the front of the page is the bet line.
How Does a Bet Line Work?
.
It are possible to the world's official victims of the biggest on a new official time to see the United.
online casino slot the league --.
".
新时代教师应有教育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思想的论述,反映了新时代对教师理想信念、人格品质、专业修养、教育态度、教育能力的全面要求,是一名教师应有的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传承发扬了中国知识分子和历代教育家的优秀传统。全面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强教必须强师,有了高质量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是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高度提出来的。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遵循,为每名教师提供了努力成长的方向。
教育家精神,传承发扬了中国知识分子和历代教育家的优秀传统。教师是知识分子群体,是民族的中坚,教师的风范引领着社会的风尚。我国历代知识分子不仅创造了中华优秀文化,而且都胸怀天下,抱有报国之心,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孔子说“有教无类”、“仁者爱人”;陶行知说“爱满天下”。都是不仅授业,而且传道,既是经师,更是人师。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新时代教师要传爱党、爱国、爱人民之道,传修身养心之道。把学生培养成有家国情怀、真实本领、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就像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首先要把孩子培养成为真人。
1800万教师不可能都成教育家,但每一位教师都要有教育家精神,并锤炼自己成为教育家。
新时代教师需有改革创新的精神
总书记提出教育家精神,最根本的是要培养教师的改革创新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当前我国教育遇到多种挑战:
一是,人类遇到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国际风云变,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化遇到一股逆流,保守主义抬头;西方实行技术封锁,企图遏制我国的发展。
二是,人类遇到环境的严重恶化。生态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透支和浪费,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存遇到威胁。大家都感受到了,近年夏天天气特别炎热,世界各国天气都在变化,北冰洋冰块正在消融。
三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工智能、生成技术使得许多职业消失,同时又产生许多新的职业。青年就业遇到许多困难。世界各国大学生都面临着就业的困难。
教育怎么办?出路在于改革。党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公报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教育要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就要培养两类人才:一类是通过自立自强掌握高科技的杰出人才,杰出人才需要好的教育,也需要自己的努力,清华大学的钱学森班,经过几年的追踪,提出和总结有发展前途的五大因素:第一是驱动力,我经常讲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科学史上很多科学家都是因为痴迷于他自己的专业;第二个是毅力,屡败屡战,要禁得起挫折;第三要开放,要吸收别人的经验,要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第四要智慧,提倡教育人要有智慧;第五要有领导力,不是领导他人,是领导自己,能够和他人沟通。我觉得杰出人才是少数,但是创新能力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我们既要培养杰出人才,也要培养大众创新人才,我们是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及早发现并且及早培养,使我们的杰出人才脱颖而出。二类是为了实现全体共同富裕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都是创新人才。教育在培养普遍创新人才过程中因材施教,让有天赋的杰出人才脱颖而出。
教育必须因时而变
今天教育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升,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科技、高速度、高质量、创新性、人文性、不确定性,是新时代的特征。
教育必须因时而变,适应时代的需要。新时代的教育特征是高质量、高效率、个性化、国际性、终身性、数字化;新时代的教学特征有主体性、个性性、综合性、研究性、互动性。现在,为什么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我们经常看到,越是好的学生,心理健康越有问题。我一直提倡教育是没有竞争的,我们不提倡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希望教育局长不用分数评价学校,更不能用分数评价学生。昨天我看到一个短视频,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成绩没考好,我觉得对不起学校和班级,拖了大家的后腿,但是我的孩子还能吃得好睡得好,我也很庆幸。”
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当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9.6%,到2035年可达75%。因此高中阶段教育必须改革,实行多样化,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如果都想学清华北大,教育就没有出路。
其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标准化改为个性化;由重记忆、轻能力转变为重能力、重发展,由定式思维转变为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实践性思维;由重结果、重分数转变为重过程、重形成。
新时代教师要合理运用数字化提高教育质量
2019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人工智能+教育”正在改变着教育的生态、教育的环境、教育的方式、教育管理的模式。充分认识“人工智能+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遇到的重要挑战。
历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都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如造纸术、印刷术扩大了知识的传播,有了纸就有了课本;工业革命带来了教育的普及、集体学习、班级授课制;信息技术推动了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我们现在的班级授课制就是工业革命的产物;ChatGPT人工智能给未来教育带来遐想、疑虑。
数字技术在教育上怎么应用?当前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比较滞后,源于教育是塑造人的心灵的活动,同时还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教育工作者对智能技术的优势和风险认识都不足,我觉得我自己也没有认识到位。智能技术的优势在于开放性、个性性、互联性、资源互享。新冠疫情期间我们搞了一些开放课程,但是我们如何真正做到资源共享还需要加强。其风险是隐私泄露、不实信息传播、迷恋游戏等,现在我们网上对教师存在一些负面不良信息,不是师德问题,但是在网上不实信息传播,影响教师队伍形象。
首先,要对数字化对教育的影响有所认识。教育的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的环境扩大了、学习的渠道拓宽了。以往的学习主要在学校里进行,现在可以在网上学习,在虚拟世界学习。学习已经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年龄,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相结合,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
其次,要认识到教育培养的目标转变了。以往教育只是传授书本知识,而且只重记忆不重能力、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现在是创新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因此培养的目标要改变,需要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是技术问题。教育工作者对智能技术的利用存在技术问题,表现在硬件软件供应不足、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对教师的技术培训还不到位等,特别是边疆、乡村地区教师的技术素养和能力有待提高。如果说工业革命使机器代替了人的部分体力,信息革命使电脑代替了个人的部分脑力,而互联网则把个人的脑力联系起来,扩大了人类的大脑,变成了人类共有的大脑,知识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各种知识,讨论各种问题,人类的智慧可以共享。互联网为个性化学习、个别化学习提供了条件。以往的教育以集体学习为主,班级授课制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别需要。互联网改变了师生关系。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知识的权威。学生已经不是只依靠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主要是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适合的环境;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策略和方法;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教师是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是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人工智能、大数据,可以作为教师的有力助手。大数据可以帮助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人工智能、大数据还可以帮助教师批改作业,替代教师一些机械式的劳动,减轻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接触沟通。
教师运用数字化技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教师运用数字化技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技术手段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技术是手段,教育的生态、教育的方式、学习的方式、师生关系的变化,促进人的个性而全面的发展。但是育人是目的,立德树人的目的不会变。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塑造人的心灵需要教师心灵的关照。
二是处理好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现代教育并不排斥传统,现代教育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仍然要把课讲好。讲解、练习、记忆仍然是需要的。我们不是反对一切的记忆,古诗词、外语这些都需要记忆。我认为,需要留一块黑板,我们不能被PPT绑架了,一个概念在黑板上一边写,一边讲,比起在PPT上一晃而过,会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2023年5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2023《全球教育监测报告——技术运用于教育:谁来作主》,呼吁教育系统应始终确保以学习者的利益为中心,合理利用数字技术来支持基于人际互动的教育,而不是取代人际互动。所以我们的数字化和信息技术不是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是要发挥促进的作用。
三是处理好虚拟与现实的关系。虚拟有利于学生感知外部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现实是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亲身体验,扩大视野,增长智慧。总之,新时代教师要积极、科学、合理地运用数字化,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注:本文根据顾明远先生在“教育局长高峰论坛(2023)”上的讲话整理,有删节。